急救热线:0377-63200120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管理 > 科研信息

科研信息

骨二科成功开展100例椎体成形术
时间:2011-11-23   作者:   来源: 未知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1984年由法国人Deramond和Galibert发明的一种在影像监视下,经皮穿刺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主要成分聚甲基丙烯酸甲脂, 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的一种脊柱微创手术。能够早期止痛、支撑强化骨折椎体,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很快恢复下床活动及功能锻炼。

    这一技术最早于上世纪在国外用于疼痛性的椎体血管瘤,后逐渐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上推广应用,相比传统治疗方法其有一定的优势。传统的治疗方案为卧床制动、中药外敷、药物内服、局部理疗等,其缺点为需长期卧床(4周~3个月),疼痛持续时间久(一般4周左右,甚至更长,临床可见疼痛持续1-2年迁延不愈者),并且经统计,约40%的患者经保守治疗疼痛仍无法缓解。

    椎体成形术的特点如下:① 经皮穿刺无需开放手术,创伤小,将穿刺针插入椎体即可;②安全性高,我科已开展100例椎体成形术,治疗过程中无1例出现神经和血管损伤,无其余严重并发症发生;③疗效肯定,患者术后即刻或几天内腰背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并且疗效可长期维持。

    我科对椎体成形术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随访观察,结果提示,椎体成形术对老年人椎体压缩骨折导致的腰背痛,疗效显著,能够尽早恢复老年人活动能力,一般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行走。因此,我们认为椎体成形术适用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由于上述的一些特点,它尤其适合于内科并发症多、不宜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疼痛剧烈不能忍受者、经反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

在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手术后,我科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通过球囊膨胀使骨折椎体复位后注入骨水泥,即借助于双向X线机、C形臂、CT或MRI的监视引导,在局麻或全麻下,经椎体前方(颈椎)、侧方(腰椎)及椎弓根(胸椎)将一定内径的套管针刺入椎体,注入骨水泥,使其沿骨小梁分布至整个椎体,达到增强椎体强度的目的。它具有缓解疼痛,恢复椎体的高度和强度的优点,适应于症状性的椎体血管瘤、椎体溶骨性骨转移及多发性骨髓瘤有关的严重后背痛,以及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骨质疏松症所致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PVP与PKP两种术式对于OVCF导致的疼痛皆能较好的缓解,但是PVP对骨折椎体基本无复位作用。而PKP通过球囊扩张使塌陷椎体复位,并在椎体内形成一空腔,可在低压下注入黏稠度较高的骨水泥,这能够较好的恢复伤椎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我科自2009年在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成功开展第一例椎体成形术以来,在椎体成形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成功开展各种高难度椎体成形术,亦将椎体成形术推广使用,不仅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亦将其用于血管瘤等良性肿瘤、多发骨髓瘤、椎体转移瘤引起的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经观察其疗效显著与安全性好,尤其对于脊柱多发转移瘤的患者,传统的方法只能依赖药物止痛,但这一微创技术却可显著减轻这类患者的疼痛症状。          (骨二科  姬林松 尹锐峰)

 

备案号:豫ICP备06001948号-1

版权所有: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 - 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181号

Copyright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