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热线:0377-63200120
大脑共发出十二对颅神经分散到人体头面部各部位,任意一对神经出现疾患均会造成严重的头面部功能缺损,导致颅神经疾病,而此类疾病中,三叉神经痛及特发性的偏侧面肌痉挛较为常见。微血管减压术根据患者颅神经的致病原因进行治疗,既能够解决患者长期疼痛困扰,又可以维护面部功能,所以目前通常将微血管减压术作为颅神经疾病的标准疗法。
传统的神经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具有视野大、操作不受术区出血因素影响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颅神经疾病的常规方法。我科自2009年来已经此手术方法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160余例,治愈率89.35%,效果良好。
但我们发现显微镜的筒状视野在桥小脑角区 (CPA) 也具有其局限性。显微镜照明度会随着术野加深而衰减,且 CPA 区间隙狭小,神经血管错综复杂,显微镜视野存在观察死角。显微镜为直线视野,由于小脑、神经和无关血管等结构的阻挡,对于走行及构成复杂的责任血管镜下难以准确判断所有压迫点。而为增加显露对神经血管及小脑等结构进行牵拉会导致组织损伤,出现血管痉挛或出血。
我科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自2015年开展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内镜在桥小脑区(CPA)具有如下优点①内镜具备良好照明效果,并且广角内镜具有局部放大功效。能够加深对患者颅神经解剖结构的观察清晰度,利于发现疾病所涉及的责任血管,进而降低对颅神经以及脑干、血管等不必要的牵拉和损害。②神经内镜有助于全面观察患处神经和周围血管以及蛛网膜等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排查显微外科的解剖死角,防止发生遗漏责任血管的现象。③成角度的神经内镜,其清晰度更高,可以对术中减压隔绝器材放置部位以及稳定性进行仔细检查,进而防止出现减压术之后责任血管出现扭曲症状,达到完全减压效果。我科近1年多来开展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20余例,初步统计治愈率提高至92.6%。
总结:神经内镜配合显微镜技术可减轻对小脑及颅神经损伤,消除显微外科的解剖死角,避免遗漏责任血管,有利于辨认责任微血管及责任微血管与神经根REZ的关系,判断垫入Teflon棉的正确性,提高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我科将继续开展此项技术使之达到常规化、规范化。
版权所有: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 - 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
Copyright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