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热线:0377-63200120
多发性骨髓瘤(MM)目前已上升为发病率仅次于淋巴瘤的血液恶性肿瘤。幸运的是,随着新的肿瘤靶向药物的应用,MM患者的生存期已经延长为5—7年,有的可达10年以上。
MM是一种易发生于中老年人的恶性浆细胞病,患者可能因为腰腿痛、骨痛、骨质疏松等骨病就诊于骨科;或因为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就诊于肾内科;或因为反复肺炎等就诊于呼吸科;或因为贫血就诊于血液科;或因为各种原因就诊于中医科或理疗科。几乎每个MM患者均有一个曲折的就诊历程。患者来医院就诊时,大部分已发展至该病的较晚阶段。
早期筛查应引起重视
事实上,这些患者在发展为有症状的MM而来医院就诊前,其血中的免疫球蛋白可能已经出现了异常,表现为生化化验中的球蛋白总量升高,但无临床表现,这一阶段称为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英文缩写为MGUS。这些MGUS患者在经历了数年甚至20多年才发展为无症状多发性骨髓瘤,又称冒烟型骨髓瘤(SMM),进而进展为典型的症状性骨髓瘤。我国关于MGUS及SMM这些骨髓瘤早期阶段的研究几乎为空白。为此,北京朝阳医院自2015年上半年开始,用化验空腹静脉血和24小时尿的方法启动了骨髓瘤的早期筛查工作,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也将开展此项工作。
预后评价,有据可依
在临床中发现,MM的血清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这两个指标与病情轻重和预后有关,白蛋白越低、β2微球蛋白越高,生存期越短,此即MM的国际预后分期(ISS分期)。近几年又发现,血中乳酸脱氢酶升高和P53缺失等基因异常的患者病情进展快且容易耐药,预后不好,故国际骨髓瘤工作组已将这两项指标纳入了2015年新修订的MM国际预后分期中,即R—ISS分期。
长期追求目标———MRD转阴
在MM治疗中,新的肿瘤靶向药物在疗效提高的同时,对MM病情缓解的深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在MM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其体内的肿瘤细胞负荷量是109以上,患者经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时,其体内仍有大量肿瘤细胞残留。经继续巩固和维持治疗,达到微小残留病(MRD)阴性时,其体内肿瘤细胞负荷降至102以下。研究发现,MRD阴性患者较阳性者,生存期长,预后好。因此,MM中微小残留病的引入,对MM的疗效和缓解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治疗后使患者MRD转阴也成为以后患者更长生存期的追求目标。
在化疗打击骨髓瘤肿瘤细胞的同时,肿瘤细胞为了逃避打击,也在不断演变新的肿瘤亚克隆。因此,设计出更多的新药消灭肿瘤亚克隆,避免其耐药和逃逸,防止复发,也会是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抗肿瘤药物设计和研究的长远目标。
早期诊断须多学科联合
对于临床上生化或肝功能化验中发现球蛋白高;或出现腰腿痛、严重骨质疏松;或尿中出现不明原因蛋白尿;或出现贫血,特别是上述表现叠加或合并出现的患者,应想到骨髓瘤这个病,建议患者到血液内科就诊以明确诊断。
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成立了多发性骨髓瘤诊治小组
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血液内科成立了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小组,诊治有三方面亮点:一、关注骨髓瘤的早期诊断;二、引入微小残留病检测,对骨髓瘤的缓解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在原有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引入免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力求在深度缓解的基础上,更加延长患者的长期无病生存期,将此作为多发性骨髓瘤诊治的远期目标。
版权所有: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 - 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
Copyright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