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热线:0377-63200120
吸取前人教训,手术一炮打响
“1973年底,我回到了医院。做好了开展脑外手术的准备。”赵光纪说道:“有一个河南其它地区的医院,跟我差不多时间进修的。人家条件好,去的北京进修。进修的医生也是跟着当时著名的专家观摩学习了很久,回到原来的医院信心满满的要开展手术,赶超郑州的医院。就开展了脑外的手术,结果做了三例,成功了一例。”
“按理说,神经外科手术技术难度高,风险性大。这样的手术成功比例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老百姓不懂啊。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还不太稳定,医生的压力很大。做这个手术的医生,后来竟然被拉去批斗了。这下可好,当地再也没人敢去做脑外手术了,辛辛苦苦去进修的成果,毁于一旦。面对这样的情况例,我和老师、单位领导进行了多次讨论,详细分析和讨论了那个地区医院的手术开展失败原因———对方技术水准,那肯定也不会差;医院条件设施,肯定比我们好;要说事先准备,人家开展的比我们早,新技术也比我们多,因此准备的应该也是充分的。”
“我们总结出来失败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就是没有好好筛选病例,失败的两例难度技术比较高,在医护人员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提高了风险系数。第二,没有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手术失败后的反响,没有做好医患沟通,导致医生承担了更多的压力。”
赵老接着说:“因此我们决定,吸取对方的经验教训,筛选难度小一点的病例,把风险系数降到最低。我的老师再三强调我要‘踢好头三脚’。后来,74年秋天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患者,开始以为是肿瘤,后来确诊是一例颅内脓肿。开始我们建议他去郑州,但是他说就要在这治,治不好就不治了。看到他的病例,我很有自信能做好手术。大家慎重讨论了很久,决定做手术。最后手术很成功,那个患者康复了。这一下不得了,咱们这出名了,我也出名了。我回趟老家,有人跑了几十里去看那个患者,就是感觉太稀奇了,头割开取个疙瘩,在当时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事儿。”
“第一例做好了,往后也更有自信了,接下来第二例、第三例也都成功了。慢慢的手术难度也越来越大,由表到深。从最开始的半球、到中线、小脑,脑干肿瘤。后来,我们获得了地区科技成果奖。”
赵老意味深长的说道:“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得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考虑的越周全,成功率就会越高,做什么事情都是这个道理。”
脑外不断发展,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终成“南霸天”
“八十年代,医院还没有CT,做造影慢慢的就少了,油田医院是南阳最早有 CT机的,好多病号先去油田做CT,再拿着片子来我们这治病。我们虽然没有 CT机器,但是CT片子是越看越好,越看越熟练。当时医院的神经外科也是越来越发展,越来越全面。外伤、肿瘤、功能外科(三叉神经痛、癫痫、脑积水等)都可以做。医院神经外科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大了,全省闻名。”
赵老接着说道:“但是神经外科的技术却是不断发展,别的地方开展了脑血管搭桥的手术。81年的时候,我就想试试,自己先找动物进行试验。当时医院后边养了很多兔子,这可是绝佳的实验对象。脑血管搭桥,一般都得用显微镜做手术,可是我没这条件啊。我找了个放大镜改装了一下,拿着做试验。刚开始有失败的,也有成功的。兔子繁殖快,也不愁没有了。我就不断地进行试验,死了吃,活了养。前后二十几回,终于熟练的掌握了。后来头皮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端侧吻合术,做了有十五六例,都成功了。”
我说:“这个手术大概是什么难度的?”
赵老:“这个手术在当时难度还不小,尤其是国内条件普遍落后的情况下。我说具体一点,三毫米的地方,要缝合8针,你看难不难。”
我听完目瞪口呆,忙感叹专家就是不一样。
赵老又说道:“当时咱们条件比不了现在,血管造影你知道吧,现在都是一次性的管子,当时都是一根管子,拿来反复消毒。不过即便是条件艰苦,咱们很多专科在省里都是领先的。后来我被选为河南省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那当时省里最高级别的神经外科专业学会了,咱们医院神经外科在那段时间地位很高,也很有知名度。省科技报也刊登过咱们的技术,我记得最远有一个病号,从山东来的,就是看了报纸来这边就医。有段时期,一年手术150例,这比武汉同济医院还多。”
赵老笑嘻嘻的说:“那段时间,咱们名气也大,水平也得到业内认可,同行称咱们是‘南霸天’。”
我心想:‘南霸天’这个词来自红色娘子军,南字因为在南阳,霸天说明了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专业技术的领先。虽然有点玩笑的成分,但是不免让人感觉自豪———这是绝对的硬实力。
赵老接着说:“83年有段时间,感觉不舒服。一查,我的白细胞减少到2700了。后来住了一段时间院休息了一阵,确实是太累了。脑外的手术不好做,经常是早上开始做,一做就到下午4、5点了,老伴儿送饭送到手术室。一直到2015年,我不再进病房了,返聘坐门诊。”
赵老最后说道:“我们过去跟现在比,医患关系好,医生胆子大。敢尝试,敢冒险。现在社会环境导致行医压力太大了,当医生真是不容易,希望大家也能多体谅体谅医生。”
跟赵光纪老先生的交流很愉快,他是一个语言能力很强的人,思路清晰,语句连贯。好几次听着他说,我都忘了自己要问什么。而他平时对患者的耐心,对生活的乐观我还未能提及。赵光纪也是中心医院的“笑话王”,我从小就记得他有讲不完的笑话。
也许是这种乐观的精神,解释了他在面对重重困难的时候总能游刃有余,面对不断的压力中苦中作乐,这也是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老一辈人身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版权所有: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 - 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
Copyright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