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热线:0377-63200120

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内文化

院内文化

李贵源访谈
时间:2016-06-22   作者:   来源: 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

lgyzx404.jpg


见到李贵源的时候,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大概能说明他也是一个平常人,并不像我所了解到他做了很多事情那样,有着电影里那种英雄人物与生俱来就有的光环。
简单的寒暄后,我们就开始聊起他的经历,从他的言语中,我感觉到李贵源是一个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人,他的思维和语言方式也充满了逻辑性、合理性。面对这样一个80岁高龄的老专家,我感觉到的是他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各种充满目的性的表达。
十三年历练,高材生化身创新先锋
“我1937年在河南舞阳出生,1956年上河南医学院的医疗系,61年毕业分配到方城。这就开始了我的行医生涯,最早是搞外科的,刚分到医院各个岗位都非常缺人,外科的工作量最大,所以就让我去搞外科了。在方城一干就是十多年,74年的时候,才调回咱们医院,那会儿咱们医院已经小有名气了,能来这里,也算是对我能力的一种肯定。”
“74年,还是动乱年代,医院好多医生都下放到基层了,非常缺人手。因为有外科的工作经验,能做手术。所以我来的时候,被安排到工作量最大的妇科,75年又回到外科。(那段时间妇科外科没有那么明显的区分,好多外科的医生也做妇科手术。)一直到80年,我牵头成立了泌尿外科,和脑外、骨科一起从外科渐渐独立出来,我们是8张床位,骨科10张床位。刚开始规模很小,但这就是南阳泌尿外科的开始,我们也算是填补了一项空白,但这只是一个开端。”
“血液透析室,也是我牵头搞的,河南省第一家是郑大一附院,我们是第二家。过去的血液透析,设备很原始,是用又大又笨重的透析板,用压差的原理进行的透析。效率极低,每天才能做一两个,不像现在一天能做好多个。但即便是这样的设备,在当时也是救了很多的危重病人。”
“那时候很常见一种病,叫‘出血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重病的患者死亡率很高。用血液透析的办法治疗,效果非常好。还有些服农药中毒的患者,安眠药过量的,透析也能救他们的命。83年的时候,我们凭借血液透析技术,得了科技成果二等奖。卫生部的期刊也报道过我们的事迹,这也算是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后来血液透析室移交给了内科管辖。”
不断突破,填补南阳医学新空白
“八十年代的时候,郑州三院完成了省内首例同种异体肾移植,84年的时候,我们医院也准备开展这项业务。现在说起来这个,已经很常见了,可在当时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的时候,可真是比登天还难。”
“首先是经费,医院穷啊,没有钱搞业务发展,我就找当时的行署专员反映情况,当然这个过程是无比复杂的,我平时该上班就上班,该做手术做手术,等工作之余,骑着自行车在各个单位跑来跑去,每天都是精疲力尽的,晚上到家累的饭都吃不下去,躺床上就睡着了。后来行署的领导被我的诚恳所感动,也非常有决心,就给我拨款1万5千元来做经费,后来卫生局和科技局也非常重视这个事,都拨了5千,这样一来就有经费了。”
“经费有了,还得有肾源啊,在那个年代,跟人说这个别人会把你当疯子。刚开始我也是到处碰壁才找到了突破口,我在专员的帮助下联系到了监狱的一个配对成功的犯人,他知道自己能救人命的时候,同意了捐献自己的肾,过程就不赘述了,总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行刑那天是七月份,怕天热我还专门借了768医院的救护车,里边放了冷冻厂取来的冰块,直接在行刑现场取的肾,马不停蹄的带回医院做手术,手术做完后,我几乎要虚脱在地上。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手术终于做成了!”
“那个患者是个女孩,刚满18岁,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纪,却已经肾衰竭了,不换肾的话可能几天都活不了。给她做完手术,我提心吊胆的。就日夜在病房守着,吃饭让家人送来,睡觉就在病房旁边盖个被子,目不转睛的监视着这个患者,生怕我走开的话,她有什么突发情况发生。那个年代是没有抗排异药物的,能用的药物只有一些激素,所以她换完肾也是非常危险的。我每天都要给她化验、量体温,问她身体有没有什么不适的反应。天天如此,周而复始,一直坚持了3个月。
由于过于劳累,我身体垮了,需要休息治疗,这才搬出了病房,在病房住了整整三个月。而我搬出病房没几天,听人说女孩由于长期用激素导致免疫力下降,最终肺部感染不幸去世。虽然她去世了,但是她成活这100来天已经证明了,这次肾移植是成功的!之后再做的肾移植,越来越有经验了,加上后来的抗排异药物,移植后活二三十年都很正常。”
讲到这里,李老深深吸了口气,又缓缓呼出来。不知道是回忆起自己的成功,还是为女孩不幸去世而惋惜。
追求卓越,振兴南阳泌尿专业
“往后几年,随着科技发展,我了解到有种体外碎石机,也是属于比较先进的技术,对肾脏结石的治疗,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没有体外碎石机的时候,只能靠吃药排石,对于很多的结石症患者效果不佳。而手术的话,创伤大,风险高。碎石机可以使很大一部分患者找到一个中和的办法,既有效又不用开刀。
这个机器非常贵,是全进口的,医院买不起。后来我也是经过多方打听,联系到了一个销售这款机器的商家,跟他协商,用治疗费用来抵机器的钱,按治疗费的比例还钱。这样以来,既解决了经费不够的问题,也用上了新机器,而患者也不用跑郑州才能做这样的治疗,真是一举多得。当时纵观河南省地区级的医院,我们在体外碎石方面,也是遥遥领先的。
我们还有一个技术,叫做经尿道前列腺电切,也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设备是德国进口的,这个技术还得到了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当时医疗技术最高只能到二等奖)!”
“94年我当上副院长,正逢医院三甲评审,我们可是地市级医院河南首家评上的,也算是值得一提。”
“我之所以对工作这么执着,甚至有点‘死磕’的态度,一方面是自己性格有点好强,总爱争先,干什么都想干最好,做事就要比别人做的好;另一方面也可能跟自己出身不好有关,在那个年代里出身不好意味着低人一等,我只有踏踏实实干业务。我过去经历的很多困难,咬着牙扛一扛就扛过去了。遇到很多难题,换个角度想一想,就找到解决办法了。总的来说,我干到现在挺知足的,希望这些经验对你们这些孩子们有用。

备案号:豫ICP备06001948号-1

版权所有: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 - 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181号

Copyright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