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热线:0377-63200120

您的位置: 首页 > 院内文化

院内文化

援疆随记
时间:2016-02-27   作者:   来源: 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

来到新疆和田已经7个多月了,我从时间和空间上完全适应了这个祖国美丽的西北边疆———新疆哈密。科室的同事们已经把我当成了标准的“哈密人”,急诊和ICU记录着我和同事们的工作和生活。
急诊和ICU急危重症患者的集中地,也是抢救患者最多的地方,辛苦忙碌和全国的同行们一样,当然伴随辛苦汗水的是成功的喜悦。

yjsj27090420.jpg
10月14日,ICU又是个紧张和忙碌的一天。经过上午,下午紧张和忙碌,看着住院的病人终于稳定下来,这时我感到极度疲惫,中午饭没吃,为援疆做饭的餐厅已打烊了。晃到医院附近餐馆要了一碗拌面,美美的享受。往科里打了电话,一切良好。因医院离住处有4公里,单位专门给援疆大夫配了自行车,早上上班放在医院里了。实在是太困了,就不再回医院骑自行车,直接打的回去,到屋,脱鞋、倒头便睡。美梦被一阵阵电话扰醒,摸过电话一看,一下坐起,睡意全无。原来有两个人的电话都没接到。一个是ICU汤主任,另一个是医务科校主任。尤其是医务科校主任的电话,只要给我打,按惯例就是有疑难的危重病人。电话急忙打过去,我还没开口,对方传来语音:“陈主任,快来,有个昏迷休克的病人”。原来病人晚上和家人在一起吃饭,挺好的,等家人睡觉时发现呼之不应,送到ICU发现生理反射全部消失,双侧瞳孔缩小,深昏迷,血压、血氧饱和度进行性降。病情危重。怎么办:先救命,再治病:气管插管、调换药物。病人血压、血氧饱和度很快转正常。看到各科主任佩服的眼神使我心情很舒畅。病情得以控制,医务科校主任趁大家都在要求紧急会诊明确诊断。在校主任主持下点名各科主任陆续发言。有认为是过敏性休克的、有认为是感染性休克的,有认为是混合型酸中毒的,有认为是脑干梗死的,有认为是肺栓塞的,等等。校主任迟迟不让我发言,其实我心里明白,他是想让我最后发言。其实靠我在急诊这么多年的经验积累,以上诊断作为第一诊断可能性不大,不能顺利解释病人临床表现,十有八九是安眠药中毒。终于轮到我发言了:“虽然病人家属一再强调不会是吃安眠药中毒的,但并不能排除就不是安眠药中毒,临床表现说明最有可能是安眠药中毒”。为什么是这个诊断呢?我陈述出我的观点和依据。对于其他可能诊断我逐一说明了排除的理由。随后指出详细的诊疗计划:建立生命体征监测;完善相关检查;血气分析;醒脑,导泻,保肝,利尿,血液灌流……一切看似简单而包含着取舍,精准旳措施。接下来的2天里,我始终不敢有一丝懈怠。呼吸机治疗,控制肺部感染……。终于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患者意始意识好转,从出现生理反射到清醒,患者终于能说话了,就是吃了大量安眠药。看着一个走在死亡边缘的病人康复出院。我的努力得到哈密二院各位主任称赞。
除了日常的诊疗外,在援疆指挥部和哈密各市医院的安排下,我和十几位同事还经常深入偏远地区乡镇进行义诊服务。
有一次,我们去了一个叫八墙子的镇子里,尽管是露天的诊室,共计来了二百多位需要就诊的患者。他们每人手里拿着的一张小纸条,上面是临时编排的就诊号。我看着有些嘈杂但不显混乱的就诊人群、看着他们需要帮助的眼神,看着为了维持秩序而跑前跑后的工作人员……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我和我的同事们开始认真的接诊每一位患者。
那天我们回去的很晚,但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成就的喜悦。像这种大型的下基层义诊活动我们已经开展了5次了,其中有十多位患者通过义诊直接接诊到哈密市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当地的老百姓真切的感受到了我们河南援疆专家的服务。
在当前新疆严厉打击暴力恐怖势力的背景下,作为河南的援疆干部,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努力践行着“真情融入、开拓创新”精神,能够救人治病,能够尽自所能,尽可能更好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把我的医学专业知识传播给当地的医疗战线上的同行,用科学、实用的医术服务广大的哈密地区人民,为哈密地区的稳定繁荣贡献一份力量,使我感觉无比荣幸和充实。
 

备案号:豫ICP备06001948号-1

版权所有: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 - 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181号

Copyright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