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热线:0377-63200120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料文库

资料文库

冬病夏治之穴位贴敷疗
时间:2015-08-05   作者:   来源: 针灸科 王凡


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指对于在冬季易发生或受寒加重的疾病,在夏季三伏天给予有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驱散体内寒湿之气,从而使冬季易发病减轻或消失。这些有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有穴位贴敷、针刺、艾灸、拔罐、口服中药等,临床最常应用的是穴位贴敷治疗。穴位贴敷治疗俗称“天灸”,也叫“药物灸”,“发泡灸”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处,使局部充血、起泡,犹如灸疮,故名天灸。为什么选择三伏天这个时间呢?因为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此时正处中医所讲的长夏时节,外界阳盛阴衰,此时对人体做益气温阳、驱寒通络的治疗,有利于治疗人体感受风寒和经络不通等问题。所以冬病夏治其根本治疗原理在于两点,一是驱寒,二是针对寒性体质的治疗。
适应症: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变异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过敏性)鼻炎、咽炎、反复感冒、机体免疫力低下等;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3、风湿免疫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及麻木痹痛、肩周炎等;4、其他:宫寒及宫寒引起的不孕不育、经行泄泻、痛经及其他寒性体质的人群。
方法:穴位贴敷治疗选取穴位主要以背部背腧穴为主,药物选取具有温通功效的药物,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无副作用,贴敷时间一般以小儿2~4小时、成人4~6小时为宜, 2015年三伏天头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三伏天内任一天来贴敷均可,十天为一疗程,三伏天内共贴敷4次,连续贴敷3~5年。
注意事项:1、贴敷期间慎食寒凉、肥甘厚腻之品,若大量食用寒凉之品,易致中阳受损;肥甘厚腻之品则易影响脾胃运化,从而导致中阳不运,影响机体气化功能;2、贴敷后24小时内禁洗冷水澡;3、贴敷后局部皮肤瘙痒,请勿搔抓;贴敷后2小时内发红发热为正常表现,实在不能耐受则提前将药膏取下即可;贴敷后如有水泡,小如米粒者,可以不用处理待其自行吸收,水泡较大者则需要将其扎破,并涂消毒液常规消毒。
禁忌症:1、活动性肺结核咯血患者、孕妇禁用;2、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瘢痕体质及过敏性皮肤病患者。
贴敷时间:初伏 7月13日———7月22日;中伏 7月23日———8月01日; 8月02日———8月11日;末伏8月12日———8月21日。

备案号:豫ICP备06001948号-1

版权所有:555000a公海会员中心 - 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130202000181号

Copyright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